今年以來,環渤海港口煤價兩次抵近1000元/噸的位置之后;因下游抄底以及發運成本支撐,煤價出現止跌反彈。那么,此輪煤價跌破千元關口之后,市場何時轉好呢?需求何時復蘇呢?
天氣轉暖,澳大利亞的供應中斷問題將因此緩解,預計亞洲煉焦煤價格將在第二季度走軟,而中國的需求前景喜憂參半,原因是鋼鐵需求不確定,且在停滯近兩年半后,中國恢復澳煤進口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中旬全國煤炭價格繼續下探,且跌幅較上旬進一步擴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煤炭生產較快增長,煤炭庫存維持高位,供應比較充足。
根據蒙古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of Mongolia)發布的數據,蒙煤2月產量498.27萬噸,環比下降16.57%,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升214.05%;2023年1-2月累計產量1095.53萬噸,累計同比增長203.77%。
過去的一個星期,北方港口電煤價格加速下跌,而進口煤的價格則是穩中探漲。一跌一漲之下,現階段進口動力煤已經沒了價格優勢。
無論是沿海電廠,還是內陸省日耗,正逐步呈季節性下行趨勢,而電廠存煤同比保持增長。由于大部分電廠機組檢修將于四月中旬結束,因此,新一輪采購時間大概在四月下旬或者四月底展開。初步判斷,煤價谷底在中旬的旬末出現。但即使本月下旬,煤炭需求恢復,煤價出現反彈;受各環節高庫存和進口煤增加等因素壓制,國內煤價漲幅會非常有限。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為了支持國內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按程序決定,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繼續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
伊泰煤炭發布公告,2022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606.47億元,同比增長19.68%;全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09.75億元,同比增長26.98%。公司全年累計生產商品煤4830.53萬噸,銷售煤炭6600.05萬噸,鐵路板塊累計發運煤炭9053.16萬噸,煤化工板塊累計生產各類油品和化工品140.06萬噸,銷售各類油品和化工品145.61萬噸。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國務院2023年重點工作分工,研究優化完善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審議“三農”重點任務工作方案,聽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情況匯報。會議提出: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等多項針對企業減負措施,預計累計減負規模達4800億。
今日市場繼續膠著,煤價的漲與跌、供與需之間的的博弈應該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進口煤炭同比增長70.8%,增幅不小。誠然這一情況的出現與2022年同期基數偏低有直接關系,但6064.2萬噸的進口量仍然創下了歷年來同期的第二高位,僅次于2020年前兩個月的6806萬噸。
二月份,動力煤市場先抑后揚,市場煤價格先跌后漲。三月份,煤炭市場基本處于供需平衡局面,因市場氛圍轉好,市場煤價格先跌再漲,再跌,本周企穩止跌后仍有小幅反彈機會。上周,坑口價格下降,刺激了貿易商發運積極性,煤礦庫存壓力逐步釋放。本周,在中長協和老客戶的拉運支撐下,主產區煤礦出貨尚可,多數煤礦價格暫穩;發運成本支撐力度提高,煤價重心穩定。
隨著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市場煤炭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南非動力煤出口商Thungela資源公司預計,2022年公司營收將同比翻一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積極努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大國貢獻。煤炭消費占比短暫提升,并不會改變我國長期能源結構優化的趨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路途中的挑戰不會少,越到緊要關頭,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
近年來,中國煤炭資源價格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氣候變化問題成為議題,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進程開啟和加速,全球的資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壓力日益突出,在能源需求總量增長的同時,世界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高效清潔的低碳燃料的增速將超過碳密集型燃料。在此能源轉型背景下,煤炭企業面臨諸多競爭和生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