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季,幾次降溫天氣影響消退后,各地氣溫趨于溫和,疊加下游工業企業提前停工放假等因素,電廠日耗增長受限,庫存相對充足,在長協資源保障下,市場煤采購需求明顯偏弱;非電用戶獲利情況一般,部分剛需補庫,詢采低價貨源為主。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動力煤市場弱勢走低。元旦過后,在部分用戶備貨需求拉動下,業內情緒好轉,市場成交氛圍有所改善,動力煤價格出現止跌企穩小漲跡象。春節臨近,下游用戶節前采購已陸續收尾,需求支撐再度轉弱,預計此輪備貨提振漲幅有限。
產地供應逐步收緊 北方港口持續累庫
12月中旬以來,煤企保安全意識較強,完成年度產量任務的礦區,生產節奏普遍放緩,疊加疫情封控全面放開后,多地煤礦員工陸續染疫,正常開工受到一定制約等因素,主產地停產檢修煤礦明顯增多,動力煤市場供應量有所縮減。元旦假期過后,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前期停工礦區陸續復產,產地煤礦開工率小幅提升。但隨著春節假期臨近,部分民營礦及地方礦陸續發布放假通知,停工停產煤礦數量日漸增多,主產地原煤產量近期呈現出收緊趨勢。
于電煤市場而言,2022年增產增供穩市穩價是主基調。入冬以來,為保障各地居民溫暖過冬,大型煤礦積極承擔保供任務,克服困難力保正常生產節奏,主產地晉陜蒙至港口的主要運煤通道運行情況良好,長協資源發運整體較穩定,環渤海主要港口調入持續高于調出,12月中旬突破上年同期水平后繼續震蕩向上累積。截至1月16日,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庫存合計2392.7萬噸,同比增加680萬噸左右,增幅約40.1%。消費地港口庫存相對偏高,截至1月13日,華南地區重點港口廣州港庫存量196.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5萬噸,增幅約2.3%。
節前備貨需求拉動 市場情緒稍有轉暖
與往年同期相比,2022年冬季國內動力煤市場需求端整體表現較疲軟,盡管入冬后首次大范圍降溫天氣對價格稍有提振,但上漲行情持續時間短暫,且在增產保供政策支撐下,電廠庫存相對充足,疊加北半球冬季氣溫偏高,抑制取暖用煤需求,國際動力煤市場持續下行,部分中低卡進口煤價格優勢較為明顯等因素,沿海電廠煤源有保障,基本無市場煤采購意向。進入12月中下旬,受疫情及訂單稀少、企業庫存高企、效益大幅下滑等因素影響,多地工業企業陸續作出停工放假安排,業內對市場預期偏悲觀,看跌心態明顯增強。非電終端剛性采購,壓價力度較大,貿易商觀望情緒濃厚,發運意愿偏弱,煤礦出貨情況普遍不暢,部分礦區庫存壓力較大,坑口價格持續小幅下調,港口市場成交氛圍偏冷清,部分貿易商承壓下調報價以加速出貨。
元旦假期結束后,各地氣溫明顯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疊加工業用電需求轉弱等因素,沿海電廠日耗增長受限,部分剛性補庫主要以拉運長協資源和采購低價進口煤為主。但隨著春節臨近,部分非電終端用戶開始節前備貨,詢采積極性逐步增強,到礦拉運車輛有所增多,部分前期調價幅度較大的礦區出貨情況明顯好轉,在產地煤礦停工放假增多,產量趨于收緊及大集團外購價格上調等因素提振下,礦方心態有支撐,多地坑口價格出現小幅上調。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存量貨源不多,對價格形成一定利好,貿易商捂貨惜售情緒升溫,部分品種報價止跌后小幅提漲,國內動力煤市場呈現穩中偏強走勢。
非電需求支撐不足 降溫利好預期有限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下,2022年國內煤炭產能加速釋放,產量同比增幅較明顯。據國家能源局有關數據,全年煤炭總產量約44.5億噸,同比增長8%,實現增產煤炭3.2億噸。預計全年電煤中長期合同實際兌現量約20億噸,穩住電煤供應的基本盤,保障了迎峰度冬電煤市場供應穩定和價格平穩。2023年中長協資源量將提升至26億噸,電煤覆蓋率要達到85%,電廠煤源供給增量明顯,市場煤采購需求大概率會進一步減弱。
現階段,終端需求實質性放量有限,沿海電廠日耗普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機組負荷不高,庫存處于安全水平之上,北上采購市場煤積極性不強;建材、冶金行業季節性淡季特征明顯,對原燃料采購壓價力度不減,港口市場買賣雙方心態分歧仍較明顯。綜合來看,產地供應趨緊及部分終端用戶春節前備貨需求啟動是近期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隨著備貨采購陸續完成,需求端支撐已明顯轉弱。
1月12日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侵襲,多地氣溫明顯下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雨雪大風天氣,在大范圍低溫天氣影響下,居民取暖用電用煤需求將會有所增強。但是春節臨近,多數工業企業停工放假,工業用電需求持續減弱,疊加終端用戶過年期間停工停產增多等因素,預計在保供政策延續及港口庫存相對高位的背景下,氣溫下降對市場提振作用較有限。節后市場走勢需重點關注產地供應恢復情況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進度。